第(1/3)页 腊月过半后,上阳宫各学校学院的季考,已陆续结束。 正所谓,皇帝也有一怕。 军事学校考完的那两日,姜握便奉旨往蓬莱宫议事——年节下,倒确实是各署衙奏疏频频之际,有事可议。 但姜握还是觉得,陛下是怕单独被刘仁轨‘找家长’,所以才总召见她。 这日,姜握往御前来之时,还受到了同僚们的嘱托。 王神玉也不怎么委婉,直接就道大司徒帮忙问问陛下圣意,明年有无改元的打算? 姜握在御前也就如实问了。 大约是今年改制、改名等事已经够多,皇帝倒是没有再改元之意。 各署衙:可以提前赶一赶年后公文,过个好年了! * 就在军事学院考试后的第三日一早,刘仁轨果然请见。 姜握就见陛下闻宦官来报,就搁下了朱笔。 说来,陛下创出‘糊名法’后,倒正好先用在了学校考试上。试用过后,已经准备来年二月的贡举,亦同此行。 但正因笔试试卷统统糊名,考生的卷子统一放在一处,由专门的老师阅卷、复核,最后各院院长还要随即翻取几份来抽查——哪怕是皇帝,想提前看看女儿的卷子有个心理准备,都难了。 除非她亲去存卷处,挨个翻一遍,对着字迹把女儿挑出来。 当然皇帝要这么做,肯定没人敢拦,但神圣皇帝自不会在学校第一次大考上,就破坏自己定下的糊名法。 于是,哪怕是堂堂帝王,也像个寻常的考生家长一样,等学校的阅卷结束,等待孩子的成绩出来。 顶多是知道成绩早一点罢了。 * 为此,早在军事学校刚考完试,圣神皇帝就把太平召到了蓬莱殿。 “令月,考的如何?” 姜握就听太平斩钉截铁:“特别好。” 她不由就将手里卷宗抬得高一点,挡住唇边笑意。 太平啊,没有觉得不好的时候。 哪怕入学前被刘仁轨‘考糊了’,曜初问起此事时,令月同学还是恢复了自信满满,跟姐姐道:“是,我与乐城郡公交流军事之策来着。乐城郡公年高德昭见多识广,我略逊一筹。” 曜初:…… 果然,此时太平说过‘特别好’,不光姜握掩面挡笑,圣神皇帝打量女儿的目光,也颇具怀疑。 太平觉得自己冤枉透了。 于是说的更详细了一点—— “我的帖经题都填上了。”太平立在御案龙椅旁,拉着皇帝牵袖相告:“三道大策论题,我觉得答的也不错。” 还不忘夸她的专人陪考员:“说来,婉儿帮我押题,压中了一道半呢!” 太平说的两个题型‘帖经题’、‘策论题’,也就是如今各学院考试,通用的两个题型。 帖经,其实姜握看来,也可以叫‘贴经’。简而言之,就是选择考试科目的书籍上的句子,贴住部分,让考生补全,相当于填空题了。考的就是个背诵的苦功夫。 之前太平在这帖经题目上失分就颇多,填写的原文不是少字就是漏词的,有时候显然是根本没背这一段,还自己瞎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