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他今日特意过来,正是想趁天赐良机,给自己弄个身份, 是的,把儿子送去和亲,在他眼里不是什么事儿,而是机缘。若能给他换个爵位,儿子女儿都可以打包送去和亲。 因此礼官去教导规矩的时候,他比礼官还要上心,勒令儿子们好好学。 而上次礼部呈上来的前三名里,秉持着先到先得的原则,第一名送给了,不,许给了突厥;第二名就许给吐蕃。 而这第二名,刚好是武三思的长子。 朝廷将他虚封了梁郡王,许亲吐蕃。 之所以说是虚封,是因正经亲王也好,郡王也好,都是可以开府且有封邑的。 但这种很快就要送去和亲的郡王,又不能开设自己的府邸又无有食邑,自然就是虚封,只有个名头。 然而武三思现在连虚封都没有! 他今日过来,原就是想在谢恩之余,恳求姑母(虽然陛下不让他这么称呼,但这是武三思最大的底气和凭靠,他自然时时记得)也给他一个爵位。 总不好他的儿子都是郡王了,他还是个‘草民’吧。 他到底是皇帝的亲侄子,跟皇帝一个姓氏的皇亲国戚呢。 只是没料到,今日在御前还有旁人,武三思就一时没有哭求。 这倒不是武三思觉得不好意思,以他的心态和脸皮,在人前哭求根本不算事儿,何况哭求的还是皇帝,那更是理所应当的。 让他略微顿住的,是在看到这位大司徒后,想起了自己‘欲求娶大司徒弟子’的打算,正在心内飞速盘算。 真是耳闻不如眼见。 方才他那一下‘迟疑请安’,也试验了出来一事:皇帝姑母是真的很信重这位宰相。 那若是他的打算能成…… 武三思自己并没察觉到,他自以为在隐秘打量大司徒,然而落在眼前这两位历经无数世事的帝相眼里,他的心思有多么明白—— 那眼神中的垂涎、算计、甚至有几分他自己都未必察觉,但已经带出来的嫉妒愤恨,一览无余。 * 令人不适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姜握不由再次看了一眼武三思。 方才,姜握只在武三思进门的时候,看了一眼,就没再看了。 她想起了陛下的两位兄长—— 当年她才刚入吏部做侍郎的时候,正好经手皇后对那两位的处置:武元庆至龙州(广西),武元爽至振州(海南)。 十来年后,这两人俱病故。 而就冲武三思敢于打婉儿主意这一点,武三思在她眼里,跟那两位已经差不多了。 就是有的人活着,但其实已经死了。 其实这些年,婉儿作为她的弟子,本身又人物格外出众。尤其是圣神皇帝登基以来,婉儿就立于朝堂之上,百官可见—— 怎么会没有簪缨之族想要求娶。 但那些家族,起码行动正常,或者说在权力之下,行止不得不正常而规矩:都是请出族中或是亲友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先来私下问问大司徒的意思。 若不成者,也绝不纠缠,在外也没有一句恶言。 力求结不成亲,也绝对不能结成仇。 姜握也曾去问过婉儿意思的,然而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婉儿为何跟她是命中注定的师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