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大结局-《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3)页
    大明朝的第一台蒸汽车厢,比原时空1814年英国的第一辆铁路蒸汽机功率还要大了一丢丢。
    车厢长约十米,可以坐二十个人。
    原时空英国的第一辆功率比他们小,可以坐七十个人。(拖了五节车厢)
    朱高煦这边只有一节车厢,就要看看速度和拖力。
    皇帝当头率先坐到车厢里,接着各人纷纷进入车厢。
    坐了二十个人后,车厢开始启动。
    声音当然很吵,咣察咣察,震的众大臣们纷纷要捂起耳朵。
    因为只拖了二十个人,速度也比较快。
    朱高煦还专门派人在边上用大明新出厂的怀表测速。
    时速约十五公里,即三十里左右。
    他们五百米跑了两分钟不到。
    这个速度还算可以。
    但现在只有二十个人,一个车厢,如果要是拖五节车厢,一百个人,速度肯定要大降。
    当然,大明现在还早,还有的是时间研发。
    后续不但要改变汽缸数,还得研究内燃机。
    至于朱高煦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就得看他身体和运气了。
    他从坐上大明皇位的那天起,就呕心沥血的为大明进入工业化而努力,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把一穷二白的大明王朝,带入了工业化的进程。
    以后的路,就要看他儿子朱瞻壑了。
    洪熙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瞻壑进京。
    当天入驻东宫,第二天乘马车上朝。
    因为朱高煦自己都不怎么上朝,所以平时百官们上朝都磨磨蹭蹭,但听到太子来了,当天京师文武百官早早来到皇城外,大门还没开,就已经在纷纷讨论。
    此时经过近二十年的新学,京官们大概还有一半左右是靖难和讨逆战时的老同志。
    这些人从小都是学儒学长大的,大伙真是服了朱高煦,居然有把太子藏了二十几年,不对,是快三十年的皇帝。
    朱高煦当年起兵前,儿子就不小了,然后皇帝干了二十五年,太子已经接近三十岁左右。
    上朝当天,当朱高煦叫出太子时,满朝文武纷纷新奇的抬头。
    然后大伙心里都在叫,特吗的真像。
    朱瞻壑和皇帝一样魁梧高大,和年轻时的皇帝很像。
    太子进京师之后,皇帝朱高煦连续换了很多官员,包括京师和地方上。
    大部份都是年纪到了要退休的,换上的新官员,都是太子认识或指定的人,开始为太子铺路。
    洪熙二十七年,朱高煦让太子监国,他又开始离宫,没有人知道皇帝去了哪。
    朱高煦花了大半年时间,跑遍大明内陆,又去过济州,大员等地。
    此时大明的无线电已经铺设到大员,济州,马六甲,最晚年底就能铺到全国各地。
    当然,目前主要是各省府和总督府所在的地方,想要铺到各县府,最少还得一两年时间。
    皇帝现在虽然离宫,但很多命令都可以用无线电传递,相当有效率。
    只要皇帝在各省府内,京师的重要事务都能传到。
    而且皇帝带出去的船上就装有无线电,真是走到哪,办公到哪,非常方便。
    洪熙二十八年五月,皇帝朱高煦到叶路撒冷省,这是大明控制西亚最西的地方。
    两天后朱高煦来到苏伊士府,同时在当地下令,征召民夫,打通苏伊士河。
    河对面原本是马穆鲁克王朝的地盘,马穆鲁克王朝定都开萝,原时空奥斯曼帝国在1517年打到开萝,马穆鲁克王朝很有武德的聚集兵马,到城外与奥斯曼帝国决战,结果惨败灭国,全军覆没。
    这个时空,大明先灭了奥斯曼,又打到开萝。
    马穆鲁克王朝还是集中全国兵马到开萝城外与明军决战,都不给明军攻城的机会。
    结果同样是惨败,全军覆没。
    大明帝国在洪熙二十八年做了立国历史上影响最不好的事。
    征发当地民夫五十万,基本全是后世埃级和约蛋两国百姓,前后耗时五年,克服了无数困难,死伤近一半后,终于完成了打通苏伊士运河的壮举。
    而在原时空中,法国人雷赛布成立苏伊士运河公司,强迫穷苦埃级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1860万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
    法国人用了十一年时间,死了十二万民工,完成了苏伊士运河。
    大明用了五年时间,死伤二十多万,成为了朱高煦执政期间唯一的污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