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七章虞县现状(一)-《农门长嫂当家纪事》


    第(3/3)页

    从乡里回来后,祁佑除却日常点卯外再无其他,怎的知行还在这事儿上打转?

    郭如意点点头:“旁的我也没问,只是见他一直未有头绪,我便想着来找一找越姐姐,或是劝他多顾念着身子,或是能叫他将这事儿说出来,大家一块儿想想法子也好。”

    春归皱眉道:“你可曾劝过?”

    她只随口一问,可就这一问却叫郭如意忽的酸了鼻子:“……劝过的。”

    见她一下红了眼眶,春归心头一震,一桩政事如何能叫郭如意这般情状,怕是知行说了做了什么。

    春归不由得起了火气:“可是那混小子因这一桩事儿与你起了争执?!”

    她这一不由分说要替着出头的架势一下便叫如意眼眶更红,这下春归更气了。

    “是何情状,你同我一一说来,若是欺负了你,晚上回来我亲自去教训他!”

    “别!”郭如意看春归动气连忙摇头:“越姐姐,他已够辛苦了,是我自己想着想着就想岔了。”

    说到要教训知行,郭如意又不忍心了。

    春归倒是放了心,还能维护,想来不是大吵大闹,依着知行那性子,也不是会同妻子吵嚷起来的,只她面上仍未变,知行不会同她吵嚷,如意却也不是作怪的性子,两人之间总是出了什么问题。

    郭如意也不再耽搁,只将这几日的情状缓缓道来。

    那两个孤寡老人没了后,知行也是未雨绸缪,想着不如将虞县老无所养,少无所依的人数点清,一个一个照应过来,或是用上县衙存银,或是自个儿的私库。

    可没成想虞县情况不同于其它县,里边青壮年大多于大旱之年外出,或是铤而走险跟走了商队,比之松县,少了一半的青壮年,剩下的多是老弱幼寡。半年前县里两处官窑一开,招走了全数的手艺人跟青壮年工人,之前其它三处为何工人们都没有异心?只因穷途末路,大多穷困潦倒,正仰仗着官窑里的这份工钱攒下积蓄,不像镇郊那处,晃晃悠悠的混子居多。

    家里有青壮年的人家有了工钱度日,而那些失了劳力的人家,或是靠着妇人缝补,或是靠着老人家种菜,过得极其艰难。更有像那些失了倚仗的老人家与幼童,更是不忍提及。

    知行这一清点,才知虞县底下情况有多糟糕。

    “这大半年竟是毫无察觉?”春归越听神情越难看。

    郭如意摇头又点头:“县里师爷也是提过的,只窑洞一事在前,已叫他忙得脚不沾地,好容易窑洞这事儿过了,他便立刻着手至此,那两个老人突然出事,他心中倍感愧疚。现下越处置心里便越难受。”

    “顾了这个来不及顾到那个,给了银钱又怕遭贼惦记,明晃晃地给救济也是害了他们。”郭如意垂下头,心里同时难受得紧:“这些时日我见他已没了笑脸,整日里累得躺下便能睡着,可我又不知如何帮他。”

    她哽咽道:“细算下来,我同他已有好几日不曾好好说一说话。”

    郭如意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看得春归心里直叹。

    这哪是出了一星半点的问题,这是大小公私都有了纰漏,两厢夹击,一个成了闷葫芦,一个只能干着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