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尿毒症-《疫地记者的77天》


    第(3/3)页

    与和谐医院越好了早晨九点的采访,一大早,郭安安就全部收拾停妥,还逼着自己吃了一大顿早餐。

    王天诚也早早就收拾好了设备,他是打算进病房拍摄的,所以特意个自己的摄像机穿了厚厚的一层“防护罩”。

    为了避免出现自己入院时发生同样的问题,郭安安特意叮嘱王天诚穿戴防护时一定要注意护目镜的调整,王天诚一心想去探险,便满口答应下来。

    和谐医院内,新冠肺炎患者大都是重症或危重症,受病情影响,很多人只能躺在床上,其中有位患有尿毒症的患者,恰好需要今天做透析。

    郭安安和王天诚在不影响医护人员工作的情况下,不远不近地跟随在医护人员左右,记录下每一个时刻。

    做透析的机器有一百余斤,而耗材也重达几十斤,两位护士推着仪器,一路到达病房。

    因为身上穿着严密的防护,找最佳穿刺点为患者置管成为很大的难题。没有B超机辅助,医生需要带着三层手套,凭借手感来寻找大腿股静脉的穿刺点。

    这一次,寻找穿刺点的过程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有些患者水肿严重,不容易找到穿刺点。”

    准备工作做好,设置好模式和参数后,护士还要时常来测量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前来为患者记录体征的护士在处理好所有任务后,终于有时间接受郭安安的采访,她说:“平时最怕的是机器发出报警声,这个病房内主要是重症患者,体征相对平稳些,但是在危重症室就会很麻烦,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就记录一次各项指标,如果稍有不慎,病人就可能出现低血压、凝血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心脏骤停,非常危险。”

    和谐医院针对肾脏受损以及尿毒症等患者,还专门选出一组专业表现佳的医护人员,成立“保肾小组”,在救治过程中,重点应对病人血液净化透析工作。

    提起成立小组的原因,组长王军有些难过,“我也是从外省过来支援的。来到这里的第三天,医院收治了一位病人,当时血气分析显示对方已经严重酸中毒,血氧饱和度非常低,肾脏出现衰竭征状。经过治疗后,他的症状依然没有缓解。但那时候还没有把血液透析加入到重症抢救过程中,而这位病人的病例显示是身患尿毒症,需要马上进行透析。我们马上研究治疗方案,并申请把机器转运到重症病室来辅助治疗,可就在我准备置管时,病人心脏骤停,管床医护紧急进行心脏复苏,已经无力回天了。”

    说起这些,王军还是忍不住的失落,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亲历过SARS,那时都没有这种惨烈的感受。“遇到病例死亡,就会感觉特别无力。后来,我就跟几位同专业方向的同事一起成立了‘保肾小组’,也是想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来辅助保持患者体内生态保持良性平衡。有时候,工作的气氛也会很压抑,因为要直面病人的死亡,所以每次晨会,我们都会重点强调病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便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一位患者做了血液净化,救治时,他的情况非常糟糕,没想到两天后,他竟然已经能够坐在病床上,恢复得很好,这种感觉就像是终于看到了希望,一切都在变好。血液透析并不是给病人用上就能起作用,但是起码能给病人争取几天的抢救时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