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不被认可-《疫地记者的77天》
第(3/3)页
获得大量点赞和评论的,大都是在揭露一些在疫情中枉顾人命,不顾居民“死活”的基层工作人员,其中自然也不乏社区工作者。
揭露问题的点赞无数,客观表述的却少有关注,郭安安有点灰心,有些人真是为了流量刻意找负面、找爆点,难道他们就不能到社区去亲自看看那些社区工作者的真实状态吗?说出真相,有这么难吗?
灰心归灰心,郭安安还是有些违心地安慰着王天诚:“我们发布的这则消息有很多人关注,只不过平台上留言比较少。不用着急,会有更多人看到的。”
郭安安说得没错,是有更多人看到,可是也有更多人开始质疑:“这位名叫郭安安的记者,我已经看过好多次她的名字了,为什么感觉她报道出来的湖汉都是人们在努力地跟病毒做斗争呢?在她的笔下,好像湖汉也没有那么惨啊!”
“顶楼上,我现在严重怀疑有没有这个记者,该不会是专门为某些人背书的吧。”
“作为一名湖汉人,我真心怀疑她笔下的社区是否真的这样,其他的小区都问题一大堆,偏偏她去的社区却一派祥和,甚至还有阿姨专门跑来说好话,明显就是打好底稿了的,啧啧,该不会摆拍吧?”
……
质疑声明显大于认可声。
陈小平上午八点下班后,回到宾馆埋头睡了几个小时,睁眼摸手机,就看到郭安安新发的那一篇报道下面满屏的质疑。
“安安,你今天又出门采访了?”陈小平把郭安安的微信设置为置顶聊天,只要打开就能看到郭安安的名字,也更让他忍不住想随时点开聊天。
郭安安看了几句评论后,那颗被今天的社区工作者暖到的心稍微凉了一截——没能说服大众,看来今天的采访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
看到陈小平的微信后,她突然感觉自己的倾诉欲有了出口:“是的,今天去黄桥社区了。”
“我看到你写的这篇了,我觉得特别好,现在的基层工作者也都不容易,”陈小平不想直接尬吹彩虹屁,但是他一直在医院、宾馆两点一线中奔走,对现在外面的情况实在不够了解,当然也不敢轻易下结论,不过他觉得既然是郭安安写出来的,那一定都是真的。
“我之前就去过社区,他们是蛮辛苦的。上一次恰好是要求尽收尽治,他们一层楼一层楼地查体温,尽量把所有有问题或者确诊的病患送进医院救治,我只是跟着爬了一栋楼,就被憋得喘不过气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