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魏国荣耀-《大秦命运》
第(2/3)页
当时的邯郸城已经被秦军围攻了将近一年之久,全城的百姓包括赵王在内,都几乎要喝西北风了,如果魏军再不来,他们恐怕只有投降一途可选。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救世主信陵君来了,他的八万援军,直接向邯郸城外的秦军发起了冲锋,在战斗中,信陵君先士卒,并将自己的私属宾客置于士卒之先,极大地鼓舞与振奋了士气;而秦军则猝不及防,一时大乱;城内的赵国老将廉颇见此,也抓紧机会带领赵军冲出城来,与魏前后夹攻秦军。
这近一年的围城,可把赵国人给憋坏了,城外就是在长平屠杀他们四十万手无寸铁同胞的大仇人,他们却只能待在城里当缩头乌龟,最多只能从城楼上两箭出出气。现在好了,魏国援兵总算到了,终于可以出一口鸟气了,于是赵军一股脑全杀了出来,就连妇女儿童都冲上了城楼叫喊加油。
与此同时,之前一直在观望的楚军见机也杀到了邯郸城下,三只部队三面夹攻,秦军首次呈献了不支的迹象。
第一天的猛攻结束了,秦军稍退。三国援军的几个主将聚在信陵君的大帐里开了小会,商量之后该怎么打。
楚将景舍认为,秦军在邯郸西南北三个方向兵力都很强,是秦军的主力;唯有东门的赵安平部兵力最弱,只有四万多,我们应该避实击虚,先攻打郑安平部。
赵将廉颇一向行兵谨慎,他考虑了一下转问信陵君道:“公子以为如何?”
信陵君笑道:“切切不可,我军应先攻打南门王龁部。”
“公子你有没有搞错啊,王龁是秦军的主将,他的部队实力最强,怎么会先打他呢?兵法曰“避实击虚”,公子却要选最硬的一块骨头啃,这岂不是大违用兵之道?”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信陵君笑着解释说:避实击虚是没有错,但事实上郑安平才是实,王龁才是虚。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不仅牵涉到军事,而且牵涉到政治了。秦国的武安君白起与秦相范雎一向不合,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明争暗斗。而此次秦国攻打邯郸,白起一直是不同意的,但秦王和范雎却坚持要打,所以白起称病不出,消极抵抗。
公子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但这跟我们解邯郸之围有啥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啦,王龁是白起的人,郑安平是范雎的人,王龁攻邯郸数月而不果,早就想退出这场游戏了,然而郑安平却是他的主子范雎最近才派来支援并监督王龁拿下邯郸的,所以王龁会知难而退,郑安平却一定誓死奋战,这就是我们要先攻打王龁的原因。
众人一听,全体鼓起掌来,没想到公子把敌分析的如此透彻,佩服佩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