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褒贬不一-《大秦命运》
第(2/3)页
比如,齐**法同样以首级为记功标准,但不管打胜仗打败仗都一视同仁地发钱,只要有人头就行。这就给士兵留下很多作弊空间,只挑软柿子捏,不敢打赢仗,跟强敌硬碰硬的时候,容易率先失去战心。
秦**法不仅鼓励斩首,还要求基层指战员以指挥为本。一仗打下来,士兵们斩首晋爵,百将则可能因没有指挥部队完成盈论指标而原地踏步。
秦军曾经以“散而自战”著称,士兵贪功冒进,与指挥官脱节的况时有发生。兵家亚圣吴起曾经利用这点大破秦军。商鞅通过上述军法把秦军锻炼成一支战术纪律严明的军队,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据《商君书》等史料记载,秦国将军有“短兵”卫队四千人,指挥的兵马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他们虽居高位,晋爵一级的难度却令百将和屯长望尘莫及。
商君之法把斩首分为攻城围邑战与野战两个考核科目。指挥攻城围邑战的统兵大将要斩首八千以上的敌军才能盈论,野战只需斩首二千就能盈论。只要达到标准,上至统兵大将,下至后勤杂役士兵都能得到奖赏。
也就是说,秦国将军不仅要打胜仗,并且歼灭至少数千敌军才有晋爵的资格。
商鞅同学自己达标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商鞅自己达到了这个盈论标准吗?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恐怕没有。
秦国在商鞅入秦后主要发动了六场战争:
秦孝公八年,秦军与魏军在元里交战,斩首敌兵七千,顺势攻取了少梁城;
秦孝公十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派他攻打魏国旧首都安邑,安邑魏军最终被迫投降;
秦孝公十一年,商鞅包围了魏国新建的固阳城,迫使守军投降;
秦孝公二十二年,商鞅挥师东征魏国河西,俘虏魏将公子卬,大破魏军,扩地至黄河岸边,他也因此被封为商君;
秦孝公二十三年,秦军与三晋联军在岸门激战,俘虏敌将魏错;
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大荔围攻合阳城,半途而废,因为秦孝公在这一年去世,商鞅则被秦惠文王车裂。
在上述战争中,只有秦孝公八年的元里之战明确记录斩首七千,低于“攻城围邑斩首八千以上”的盈论标准,但远超野战斩首二千盈论的标准。此战的目标是攻占河西之地的交通枢纽少梁城。秦军先野战后拔城,完全符合野战盈论标准,统兵大将可以连升几级爵位。
问题是,指挥元里之战与岸门之战的秦将姓名失载,我们不好直接算作商鞅本人的军功。合阳之战尚未分出胜负,秦孝公和商鞅就先后去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