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凡人皆贪婪-《大秦命运》


    第(3/3)页

    答案是否定的,秦孝公不但没有给商鞅留一条活路的打算,他甚至亲手给商鞅安排了一条必死之路。

    秦孝公与商鞅,这一对秦国变法的君臣,在外人看来,是雷打不动的最佳拍档,秦孝公又怎么会置商鞅于死地呢?

    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商鞅的封地与郡县制背道而驰,二是商鞅必须作为变法的替罪羊。

    商鞅的封地,地方六百里,商鞅入秦以来,秦国总共也没有扩张六百里地,然而商鞅却获得六百里商於之地。

    历史发展表明,秦国最终是要实现国君直辖的郡县制,商鞅的封地,与秦国的郡县制背道相驰,这是商鞅最大的死因。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不仅商鞅有封地,另有几个大佬的封地,都不比商鞅的差多少。

    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封在当时天下最富裕的地方陶郡。这是原宋国一个郡,各路诸侯都想得到这个富甲天下的地方,齐国、魏国、秦国为了争夺陶郡,都付出过惨重代价。

    不过魏冉最后没有善终,他的陶郡被秦昭襄王收归国有。

    秦国历史上得到最多封地的是吕不韦,他的功绩不用多言,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秦庄襄王,更没有秦始皇。吕不韦的封地有三大块,第一块在洛阳盆地,十万户,人口不下七十万。第二块在关中的蓝田,号称十二个县。第三块在东部的河间,由燕国赠送的十个城和赵国赠送的五个城组成。

    吕不韦封地广,最终的命运也不过如此,流放到四川,封地充公。

    嫪毐,秦始皇母亲赵姬的男宠,获封太原郡。嫪毐最后的下场与商鞅一样,车裂而死,封地充公。

    魏冉、吕不韦、嫪毐等人,作为商鞅的后来人,即便知道封地与时代格格不入,还是阻止不了内心的贪,抱有侥幸心理,当然也保不住他们的封地。

    商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有资格得到封地,却不能阻挡历史发展的车轮。

    秦国获得封地的人远不止以上这些,若所有人的封地得以保留,那么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秦朝会变成第二个周朝,秦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最后还是会被林立的诸侯所瓜分。

    这种局面是秦孝公绝不愿意看到的,只有收回商鞅的封地,秦国的郡县制才能执行下去,否则削弱老贵族,又扶持一批商鞅这样的新贵族,秦人的努力就白费了。

    喜欢就分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