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生意经-《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第(3/3)页

    既然不能过分追究客人的小问题,那么自己的手下们就更不能责备了,他们拿点商人的香烟没什么,自己不也有么,小意思啦,但是那些货物倒是需要挤压挤压,拿个好价钱才是。

    “咳咳,这位先生,唔,叫什么?”前面半句是用他那半生不熟的英语来说的,从唔开始的后半句则是用法语问自己的翻译小兄弟的,他实在不太想记对方的名字。

    “富兰克林,先生,富兰,克林——”手下很听话的再次重复了一遍。

    “咳咳,富兰——克林,先生!欢迎!”执法官堆起笑容就伸出手掌,用他不怎么熟悉的英语问候了一下对方。

    富兰克林也连忙笑着握住对方的手,用英语表示了问候,他实在不怎么懂法语,而且带过来的翻译也是只会荷兰语的,这就很为难了,谁知道这些拦路狗都是只会说法语的啊。

    也幸好翻译小兄弟很给力,比较完美的转发了富兰克林的意思。

    执法官也很满意,点点头后就带着自己那几个手下去了富兰克林已经停下了卸载货物的地方,并指着那些被帆布能起来的大家伙,用法语问道:“能打开看看吗?”

    虽然是询问征求意见,但富兰克林明显听出了不容置疑的意味,富兰克林连忙点头如捣蒜。

    执法官顿时对很会做人的富兰克林好感大增,然后就命令那些围着这些大家伙的码头工人马上帮忙揭开这些帆布。

    工人们虽然不惧对方对空放枪,但是这个执法官他们心底里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看他们的雇主也很是害怕对方,自己能不怕吗,他们可不认为自己比这个老板还要牛笔。

    在手脚麻利的工人拉扯下,那些被帆布蒙住的东西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履带和一些上部结构。

    执法官仔细看了这些东西好一会,这才向富兰克林问道,不过说的法语,富兰克林自个听不懂。

    富兰克林目光投向了翻译小哥,这翻译的小兵马上重复了执法官的一起:“我听说这里都是拖拉机,我怎么感觉不像啊,你看这个座椅都没安装好。”

    “是这样的,为了方便运输,都是装卸在装船的,这些到了巴达维亚附近的稻田区就可以进行组装,很方便的,而且整个运输或许会因为碰撞关系出故障,那将会是一笔损失。”

    似乎是认同了对方的话语,但是他还是多问了一句:“你不是美国人吗,怎么是从这里上岸的,直接去巴达维亚不是更好?”

    “是这样的长官,这些拖拉机都是澳洲的产品,我们是中间商,赚点差价而已。”

    见这个拦路狗还要多问,富兰克林知趣地写下一张1000英镑的英格兰银行不记名支票偷偷塞了过去,执法官有些惊讶,但还是收下了,接着他就没再多问,按正常渠道登记一番后就放这些“拖拉机”送上了去巴达维亚的铁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