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剑指(9)-《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第(2/3)页

    当澳大利亚把人拼光后,这些所谓的先进武器不过是他人的嫁妆而已,除非你能变出核武器,否则一个小国家搞出划时代的东西不仅保不住,还会被强者所觊觎,那个时候就是自掘坟墓了。

    长管炮也是如此,长管炮澳大利亚可以搞,但不是现在,现在绝对不能出现这个东西,否则后面会过的越来越难,划时代一时爽罢了,不会一直爽下去的。

    福克斯最后找齐了那些提供长身管37mm和75mm炮的设计者,他拨付了一定的经费,要求可以现在就开始进行研究具有高初速的75mm长身管战车炮,同时可以后续研究88mm长身管炮哥128mm炮,都可以用高射炮的名义来研究。

    至于37mm,47mm,57mm之类的小口径长身管炮福克斯一律pass掉了,不为什么,金主不乐意啊。

    在西澳,基本上所有的德国企业都是在天际线集团的包装下转换成天际线集团的子公司,并用上了很多种类的名称和方向,并且工作地点也远离很多人口的密集之地,同时有24小时的专员负责警卫工作。

    这一切的开销基本都是有天际线集团一力承担,除此之外则是各个德国母公司的象征给点“出差费”,在他们公司的账目上,西澳的所有分公司/办事处基本都是以商业联络为目的,雇员不多,基本只提供寥寥几个员工出差费和基本薪资,还有就是西澳的本地家族和权贵的个人意愿投资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掩人耳目,基本上这些个公司在欧洲本土都是坐着一些小订单或者是和一战前完全不搭边的产品,而在西澳,则是做回了他们的老本行,可惜的是他们并不能给予远在南半球的公司精英太多帮助,一切都基本上要靠福克斯。

    可以说没有福克斯的大把票子,就没有众多德国军工企业的不停步,要是福克斯哪天把票子停了,那么这些德国佬可就要像某位面一样搞歪门邪道弯道超车了。

    福克斯自然不是冤大头,谁的钱也是大风刮来的,福克斯的钱虽然有些外力相助,但是凑钱凑多起来也不容易,起码要会算账不是?

    福克斯在后面的合作里面很简洁明了地说了一句话,有求必应。就是德国企业在西澳,所有的技术方面行为,在并不过分的情况下,西澳都会尽量给予满足,同样的,西澳需要的有关所有德国企业的技术方面的需求,也希望德国人有求并应,哪怕是压箱子的底裤。

    当时几乎所有的德国企业都在犹豫要不要签字,虽然这份东西年限是20年,但保不齐20年自己的绝活都会拱手相送,对于资本家来说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接受的条件。

    不过对面是德国人,一个用铁与血统一起来,然后在所谓的最后一战中被迫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战败国的国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