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简德事变(7)-《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第(2/3)页

    写完后其中一人从随身携带的一个鸽子笼里面拿出一只信鸽,就往鸽子腿上的信筒塞进去,盖上盖子,双手捧着鸽子一把往天上抛起来,鸽子很懂事,见人把他抛上空,马上扑腾着翅膀往自己印象中的地方飞去。

    艾哈迈德拿到了20挺点30机枪,但是这刚开始在关卡前面闹事的地方并没有安排那么多机枪,只有6挺拿在手上,4挺弄了个督战队藏在了人群最后边,两挺装给了自己的私人护卫。

    说来这种勃朗宁点30机枪也是有点意思,人家设计师原本是打算用来给单兵使用的“连续供弹机关枪”,即当时还没有“自动步枪”这个概念的一种自动武器。

    后面因为重量比较大加上后坐力也大,美国陆军只好用来当做班级支援火力,算是轻便的机枪来使用,但是一战战争期间,勃朗宁点30机枪很好的弥补了美军中的火力缝隙,所以被加大了订单,海外的市场也很快被打通。

    而美国的几家有名兵工厂,春田兵工厂,温切斯特兵工厂,柯尔特兵工厂在战争期间都基本上接到了2万挺以上的订单,最少的一个月随便哪家都能生产4000挺,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生产出过10000挺勃朗宁点30。

    福克斯这次靠F.13走私进东印度的60挺点30全都是方面美军扔在欧洲的二手货,福克斯因为有了MG系列通用机枪,正打算什么时候甩出去用他们去换点其他东西呢,这不,全都给东印度了。

    因为这些都是先期型号,本就有些瑕疵,就像连发射击,勃朗宁点30本就不容易控制,再加上后坐力大,手持射击基本打不准目标,放在地上打开支撑架才好那么一点,但是初次使用的土著显然是毫无经验,都把自己人给打死了。

    信鸽很准确的找到了简杜杰所在的工场,直接落在了养鸽人的桌子上,一下一下地啄着桌子上特制的面包粒,顺从地由着走过来的养鸽人解开它腿上的信筒,将条子展开查看上边的内容。

    “上面说战车队可以行动了。”养鸽人看了看,确认无误后报告给了简杜杰,末了加上一句:“会不会早了点?”

    “出门在外,不信我们自己人还能相信谁?如果艾哈迈德那些土著不知道我们的密语的话,我们没有第二个选项,不是可以行动了么?出发吧。”简杜杰拄着文明棍点了点硬化的工场地面,淡淡地说道。

    看着同样是一群白人的坦克驾驶成员一一钻进坦克,开始给发动机预热,顿时工场内轰隆隆地响起了一阵强烈的马达声,同时工场也开启了自己的机器,并把效率调到最高的位置上,意图能发出最大的声音尽可能的掩盖住坦克马达的声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