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殊途同归也-《傲世北辰传》


    第(2/3)页

    陆北辰心头微惊,沉默片刻继而回答道,“嗯。”

    “常人一般在鹤发童颜时期就会开始筑基,最迟也是在十岁左右开始,你为何是现在才……”

    “有什么问题?”

    张之策注意到陆北辰的表情变化,便觉得有些失礼,说道,“你别误会。我只是想问问,以确保我的猜想是否成立……”

    陆北辰说道,“当时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所以筑基没能完成,近日在迫不得已下居然意外筑基,一切都是意外罢了。”

    张之策说道,“我其实在猜想,会不会是你的心法阻碍了筑基?”

    “不可能。”陆北辰坚定地摇了摇头。

    这件事情他曾经想过,但不到一刻就被自己彻底否定了,因为他相信夫子不会故意做一些事情来阻碍一个孩子修行。

    而且不能筑基、无缘大道这件事情从他五岁的时候就被那个茅山道长下了判决书,根本不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

    “为何是如此肯定?”张之策震惊于陆北辰的打断。

    “因为相信。”陆北辰毫不犹豫地说道,“夫子当日传授这套心法,为的让我能够稳定心脉,镇压寒气。身体是我自己的,自然能够感觉到这些真实性。我不能筑基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个。而近日我能够迈过最难的一道关卡,这套心法帮了我不少忙,这是亲身体验过才能得出来的总结。”

    “可你毕竟还只是刚筑基而已。”张之策说道,“或许是因为境界较低,所以还没有出现违和的地方。”

    “你说的或许是对的。”陆北辰说道,“但我暂时坚持自己认为对的。”

    “当日备考的时候,我无意中翻开了一些佛经和道藏,可能是因为将其放在一起看了,以至于产生了理念上的碰撞和融合,才有这番结论。”

    “道藏中提及的魂念其实是由识神融合魂而成。所谓识神便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脑子对外在的感知。在《大乘佛法》中,同样也有相关的说法。除了这六识之外,书中还提到了末那识、还有阿赖耶识。我后来翻阅了大道讲义中的四神说,原来除了识神,还有元神、圣神和玉神。”

    “单凭这里,也可以说明佛道之间一定存在着共同的地方。”

    “根据其中的讲义,元神中的阴神和阳神,便是对应佛说中的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对生命参透,在这方面,大道讲义倒是多提出了圣神和玉神,这是生命更高的层次。只是,从古至今,似乎还没有人达到这个层次。

    “道门在生命层次上的研究或许比佛宗沉积得更加深厚,但可在生命是否永恒这道命题中,无疑是佛宗看的更加长远。”

    “我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灵学》,里面说过,任何生命消逝后,都会以同一种方式,送到天河中。千万轮回,直至找到适合的肉身,形成新的生命。这并非道藏,佛经,而是世间流传世间的奇书。天河的存在照应了佛宗里说的轮回,但在道门里暂且没有提及。”

    陆北辰连连抛出了他的观点。这是他沉迷在藏书阁大半个月分析了很久的东西,让他兴奋不已。

    张之策听完陆北辰的一番说话,摸了摸两鬓的头发,微微一笑说道,“你对很多偏门的东西似乎都很了解,修行尚在一楼,却有如此的洞见,可以告诉我,师出何门吗?”
    第(2/3)页